中国园林虽自早就有“无园不石”之说,但也有“三分设计,七分施工”之谚。园林的可塑性很大,而假山工程尤是如此。这就造成了假山工程设计很难在图纸上精确的表达。秦始皇同一中国以后,经济文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。虽说秦始皇统治残暴无情,但他在同一度量衡,修筑万里长城上对园林的发展是功不可没的。阿房宫的兴建,就是当时园林艺术发展的例子,《元和郡县图志》记载“兰池坡,即秦之兰池也,在县(咸阳)东二十五里。初,始皇引渭水为池,东西二百里,南北二十里,筑为蓬莱山,刻石为鲸鱼,长二百丈”。由此可知,秦始皇时代已经开始在园中堆造假山,其假山大都绵延数里或数十里的山冈式造型,过分追求天然,不能提炼和吸收山水的真正精华。但“一池三山”的思惟一直一向后代的造园流动。西汉武帝(公元137年)于长安西郊见章宫太液池,仿秦始皇,也筑有蓬莱、住持、赢洲、壶泽等仙山。汉武帝时期,文韬武功,堪称**,外驱匈奴于塞外,使之不能踏入关内一步;内安邦治国,亲贤人远小人,国力充裕,人名民安居乐业。物质的充足后,精神是也急需得到增补,就促使人们寄情于山水之间。中国园林虽自早就有“无园不石”之说,但也有“三分设计,七分施工”之谚。园林的可